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坐拥35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山东作为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富集,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打造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海洋领域大有可为。建设海洋强省,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就要加快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
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绿色持续发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近年来,山东持续推进美丽海洋建设,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5.6%,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刷新监测纪录。同时,美丽海湾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4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山东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产业发展赋能。得益于崂山湾优良的海域环境,逸益达海洋牧场让鱼虾蟹贝们在近3000块人工鱼礁上自然繁衍、生长。广阔海面下的高质量“蓝色粮仓”正在加速形成,休闲消费、文旅等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引领能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山东坚持推进高水平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把海洋科技优势转化为经略海洋的山东实践。“十三五”以来,山东共有16项海洋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占全国海洋领域获奖数量的42.1%。在海洋监测、海工装备、海洋新药创制、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代表性成果。2023年,全省海洋电力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共实现增加值513.3亿元,同比增长9.3%,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6.7%。一座座海上风电场、一艘艘远洋运输船队、一件件海洋生物医药新产品,正成为推动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正在成为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山东着力建设海洋科技人才高地,采取双聘制、柔性引进和一事一议等方式,面向全球引育顶尖人才、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建设崂山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引进培育一批海洋领域创新团队。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和海军潜艇学院笪良龙当选工程院院士。全职住鲁海洋界院士已达22人,约占全国33%。海洋领域国家、省级领军人才已经突破4500名,海洋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山东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全省海洋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山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