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Wanzefeng

渔业要振兴,种业先振兴!中国如何打好水产种业技术的翻身仗?
时间:2023-06-03

640



水产遗传育种技术研究、发展与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水产选择育种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就建立了专门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室。经过50年的发展,水产遗传育种科技综合实力已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近10年来,我国水产遗传育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水产育种技术开始从传统的选择育种、杂交育种,逐渐向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辅助及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我国水产科研人员应用种质鉴别、群体选育、杂交育种、雌核生殖等技术,创制了一批育种新材料。例如:鉴别出具有单性雌核生殖等多种生殖潜能的银卸不同克隆系、超雄罗非鱼和黄颗鱼,创制出有育种价值的新种质;通过远缘杂交培育各类多倍体和育种新材料,如:适温广的七带石斑鱼群体,易人工繁育的棕点石斑鱼群体,通过攻毒实验培育牙鲆抗鳗弧菌病群体及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群体,以及选育生长快、抗逆性强的刺参新品系等。


以种业振兴行动视角看育种技术短板


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简称《方案》)。这是继1962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后,中央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方案》明确了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并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任务,为我国种业发展提供了路线图与任务书。对照《方案》总体要求,我国水产养殖用种总体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也表现出了3个短板问题。即国内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改良率不高、科研育种成果多但产业转化率不高、种业企业多但核心竞争力不强。具体体现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育种创新水平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市场环境亟待优化等方面。


水产遗传育种技术研究发展展望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结构解析、定向突变、计算机模拟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新兴学科高度交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重大理论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使在分子水平上对生命及其大分子的人工设计和改造成为可能,全球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从认识生命改造生命走向合成生命、设计生命,不断孕育农业新动能和新业态。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水产品作为“蓝色食品”可提升国民营养及其低碳排放的环境友好性能,已成国际共识,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成功经验塑造了全球渔业蓝色转型的动能。水产养殖在保障全球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再次引发了国际科技界的高度关注,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创新和水产种业发展的竞争趋势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