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Wanzefeng

防鲨鱼攻击、抗强风巨浪……这个千亿产值深海养殖项目,被他们推向了胜利第一步
时间:2017-10-09

我国大规模海水养殖集中在近岸浅水海域的狭小空间范围内,带来了产业冲突、生态损失、病害风险、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海水养殖从近岸向离岸(深远海)拓展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世界上离岸海水养殖最成功的产业当属挪威大西洋鲑(三文鱼)养殖,其产量为130多万吨,而我国十余种海水鱼类养殖总产量也仅130多万吨/年。仅据官方统计,我国2014年仅从挪威和智利就进口鲜、冷、冻大西洋鲑2.5万吨,价值1.96亿美元,可见,我国存在巨大的优质海水养殖鱼产品缺口。

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教授

 

早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教授等团队就开始谋划利用黄海冷水团资源养殖优质鲑鳟鱼类,建设黄海冷水团国家离岸海水养殖试验区,并开始了一系列黄海冷水团鲑鳟养殖技术探索。初步估算在环境容量容许的条件下,黄海冷水团中国一侧海域可以支撑千亿元产值的冷水鱼养殖产业。日前,笔者采访了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科技创新项目负责人董双林教授,了解黄海冷水团如何开展养殖以及该项目进展和发展前景。

 

水产前沿:您认为制约我国优质鱼类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有哪些?

 

董双林:我国一些海水鱼类陆基养殖病害频发,加之一些不法养殖者用药不规范,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海水养殖鱼类的消费信心,致使产品售价普遍偏低,这又反过来影响了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北方海域位于北温带,夏季海域上层水温会高于22℃,不适合常规模式养殖优质低温海水鱼类。

 

目前制约我国在开放海域规模化养殖鱼类的瓶颈主要是养殖种类和装备。目前世界上海水养殖最成功的鲑鳟鱼类当属三文鱼。三文鱼属冷水鱼类,最适合生长在16℃-18℃的水域中。长期以来,我国因缺乏适合三文鱼常年生长的低温海域,只能望洋兴叹。现在,我们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水产前沿:能否简要介绍一下“黄海冷水团”?

 

董双林:我国黄海存在一个巨大的冷水团,水质条件良好,具有创建优质冷水鱼养殖产业的条件。黄海冷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只存在于夏秋季。黄海冷水团的独特之处在于:第一,其夏季底层水温在4.6-9.3℃,可用来养殖海水冷水鱼类;第二,通常海洋的温跃层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而黄海冷水团海域的温跃层却位于20-30米左右,这使得在原位利用该低温海水开展水产养殖成为可能;第三,多年的调查表明,黄海冷水团近底层水的溶解氧不低于5mg/L,其它水质指标也符合养殖冷水鱼类的水质标准;第四,黄海冷水团面积有13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黄海海域的三分之一,其体积约5000亿方。

 

据初步估算,在环境容量容许的条件下,黄海冷水团中国一侧海域可以支撑千亿元产值的冷水鱼养殖产业,产业链经济效益将达数千亿元。

硬头鳟

水产前沿:该项目的总体规划是什么?主要的意义和创新点在哪里?

 

董双林:该项目采用海陆接力、企业带农户的养殖模式:

 

(1)制种和受精卵孵化在日照水库冷水鱼繁育中心进行,待鱼苗驯化摄食颗粒饲料后,运至内地鱼种培育基地进行养殖;

 

(2)鱼种培育基地建在沂蒙山区的临朐、郯城、泗水、博山等县(后期会发展到鸭绿江流域、太行山、大别山区域),采用“企业带农户”模式,企业无偿为农户提供苗种,经过半年多的养殖,鱼苗长成150g左右鱼种后,企业再按稍高于市场价回收符合标准的鱼种;

 

(3)收购的鱼种运到座落在日照岚山的海水驯养基地,通过逐渐增加盐度、调节光照,将鱼种逐渐驯养至海水中;

 

(4)待海水表层温度下降至18度以下后,将海水驯养好的鱼种运至日照以东100多海里的黄海冷水团海域进行养殖;养殖一年半后,规格即可达到4-5kg;捕捞后可作为海水养殖三文鱼商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该项目的主要意义在于:

 

第一、构建海陆接力养殖模式,首创温暖海域冷水鱼类规模化离岸养殖模式,创建远海养殖工船、绿色能源投饵平台、大型智能养殖网箱、加工运输辅助生产平台等构成的深远海养殖装备体系,助力我国水产养殖业向深远海发展,引领我国海水鱼类养殖走向创新、绿色发展之路;

 

第二、通过企业带农户机制,建立沿海企业与与内陆苗种供应农户的联系,既开发了内陆贫困山区的冷水资源,又实现了精准扶贫;

 

第三、贯通上下游产业,创建养殖装备、绿色能源设备、育种、饲料加工、疫苗生产、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物联网等产业链集群,催生数千亿效益的远海冷水鱼产业和海洋经济新增长点。

 

海陆接力、企业加农户养殖模式

 

水产前沿:围绕黄海冷水团鱼类养殖模式研发项目,您的团队目前取得了哪些阶段性进展?

 
董双林:中国海洋大学已组建跨学科团队,与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等单位组成了协同创新团队,启动实施远海冷水鱼养殖创新工程;对日照东部的黄海冷水团温度、溶解氧、底质状况进行了精细调查,并确定了试养海域范围;日照岚山“冷水鱼驯养基地”已由澳洲柏涛公司设计院完成设计,正在建设中;日照水库“鲑鳟苗种繁育中心”一期建成并投入运行,2016年繁育十万尾硬头鳟和虹鳟及少量大西洋鲑鱼种已顺利过度至海水,2017年5月成功运送到100多海里外的海区,正式落户黄海冷水团;2017年购进60万鲑鳟鱼受精卵并完成孵化,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与临沂、临朐等地的相关农户签订了“企业带农户”合作协议,构建了海陆接力养殖模式;2017年7月底在黄海冷水团试养的鱼类已潜入海面下20米的冷水团,深水投饵顺利实施,表明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冷水鱼类的技术路线验证完成,并获得成功。2017年9月,与武船重工合作,5万立方米容量的深蓝1号大型智能网箱已经开始建设。

水产前沿:开发冷水团资源进行养殖的难点在哪里?

 
董双林:这要从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讲。近期的难点主要是装备和养殖模式。为了避免夏季高温、预防100浬外黄冷水团海域游弋的巨大鲨鱼的攻击、抵御强风巨浪,我们必须有合适的养殖装备。中国海洋大学、武船重工和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正在联合设计生产夏季可沉降到冷水团的大型智能网箱—“深蓝1号”和“深蓝2号”,预计明年1月和3月下水。该网箱具有防鲨功能,容积5万立方,生产能力可达到1500t。另外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建立陆海接力、平稳供应市场的养殖模式。远期的难点主要是疫苗、制种和环境保障系统建设。

养殖工船

 

水产前沿:目前还需要对接哪方面的资源?

 
董双林: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对接三方面的资源。第一是金融企业。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是一宏大的事业,单靠一两个企业是无法实施的。中国海洋大学和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正在与几个金融、投资企业商谈如何合作进行规模化生产事宜。第二是与产业链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产业创新联盟。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是一个新业态,涉及制种、饲料、疫苗、养殖装备、加工、物流、物联网、旅游等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可形成一个三产融合的新业态。产业创新联盟就是要促成该产业集群规范、协调、健康发展。第三是建立由国内外相关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指导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水产前沿:所养殖的三文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将具备哪些优势?

 
董双林:在初始阶段我们所养三文鱼主要是面对国内市场,这是因为我国的三文鱼市场售价在国际上相对较高,只有到我们的生产量足够大时才会考虑出口外销。在我国市场上,较比国外产品,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新鲜、清洁、物流成本低,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后还会具有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