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Wanzefeng

浅谈台湾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0-10-16
引言:台湾休闲渔业是我国台湾地区为解决海洋渔业过度捕捞、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倒逼形成的渔业产业新业态。经过40年发展,台湾休闲渔业产业类型逐渐丰富,发展理念愈发先进,在优化渔业结构、繁荣渔村经济、推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在利用渔业资源和设施、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辅以生态保育、休闲体验等理念发展休闲渔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储备了大量技术、模式,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远洋渔业捕捞配额逐渐减少,为此台湾地区鼓励渔民将捕捞渔船改为休闲海钓娱乐船,海洋休闲游憩渔业起步发展,随后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沿海生态观光型休闲渔业起步发展,最终休闲渔业被确立为台湾渔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台湾休闲渔业的基本情况

(一)台湾休闲渔业历史进程

台湾休闲渔业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80年~1991年的起步发展阶段,确立了台湾休闲渔业的雏形和基本业态,并且将“娱乐渔业”列入《台湾渔业法》章节内容。二是1992年~1999年产业形成阶段,台湾休闲渔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初步构建了符合台湾实际,以休闲游憩、生态观光、旅游度假、餐饮美食等内容为主的休闲渔业产业。三是2000年开始的转型升级阶段,也是现在正经历的阶段。现阶段台湾休闲渔业强调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生态保育,积极发展资源利用少、经济价值高的项目,形成了渔业生产、渔民生活、渔村生态“三生一体”的休闲渔业发展新格局。

(二)当前台湾休闲渔业主要形式

当前台湾休闲渔业主要包括体验式和观赏式两种形态。

1. 体验式休闲渔业

一是渔村生活体验。如台湾地区宜兰县的胜洋水草农场,以让民众走进渔村,体验真实渔村状态、感受渔民生活常态、在水草餐厅用餐的休闲渔业形式,使民众认识水域环境,并自主设计各类水草、鱼类等相关主题产品,增强民众渔村生活体验。二是渔业活动体验。如在台湾地区宜兰县礁溪乡金车生物科技水产养殖研发中心的鲜虾养殖场,民众可以通过不同项目参与到渔业捕捞和养殖生产中,体验渔船在海上、湖面、水库等不同水面上的不同作业形式。此外,随着休闲渔业发展,一些水产养殖场除了繁殖种苗、养殖商品鱼外,还建造了基础性服务设施如酒店、餐厅、商场等,配套住宿、餐饮、购物等功能,并提供导览、解说等服务,满足民众体验养殖渔业活动的需求。

2. 观赏式休闲渔业

一是自然渔业风景观赏。依托渔船、渔筏等渔业生产用具,开展海景观光等渔业休闲活动,如宜兰县头城区渔会组织的龟山岛赏鲸项目,以观赏龟山岛、登岛、海上观鲸等活动为主,属于以自然风光、生物活动和专业休闲渔船为载体的娱乐渔业活动。二是渔文化观赏,包括渔业文物博物馆、历史遗迹、渔文化博物馆、观赏鱼博物馆等文化资源观光、展览。三是举办的各类渔业赛事活动,如台湾观赏鱼博览会、世界孔雀鱼竞美大赛、创意造景比赛等。

二、台湾休闲渔业的特点与经验

(一)地域特色鲜明,差异发展明显

台湾各地根据各自的海洋资源、旅游资源、渔业资源优势和特色渔文化,依托海洋捕捞业、近海养殖业、旅游服务业,大力发展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宣传推广、转型升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形成了充满地域特色、差异化发展、相对集中的海洋休闲渔业良性发展格局。如澎湖打造最大的牡蛎生产体验基地,宜兰成了最著名的鲸、豚观赏旅游区。

(二)产业链条发达,产品形式多样

台湾休闲渔业坚持以游客为中心、以休闲为主题、以效益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深入融合一二三产,围绕吃、喝、玩、教、娱、购、宿、行等消费服务,融入捕捞、养殖、垂钓、餐饮、加工、流通等各个生产环节,形成了渔事体验、休闲海钓、海洋牧场、海鲜美食、水产加工、科普教育、旅游大巴服务、温泉康养、民宿度假、运动休闲、导览导购等各种休闲服务业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产生了巨大的产业经济效益。

(三)文化挖掘深厚,品牌培育成势

文化是休闲渔业发展的灵魂,也是最可持久的竞争力。台湾充分将多元丰富的农耕文化、海洋文化、渔港文化、渔村民俗、节庆文化、部落文化、妈祖文化、茶文化、温泉文化以及现代都市文化、生态环保教育、高校教育、科普教育、“两岸一家亲”等文化元素,全方位深度融入休闲渔业和旅游业,使游客在饱览美景中享受历史文化,在体验产品中触摸传统文化脉搏,在渔业休闲中回归精神家园。一种文化就是一个品牌,一个品牌就是一种消费导向。台湾各地着力打造特色休闲渔业文化的同时,也培育出独特的休闲渔业区域公共品牌,形成了汇聚人气财气的品牌营销模式,注入了永续经营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地方政府助力支持,行业创新驱动

我国台湾地区政府在保持渔业生态资源量的背景下,积极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助推渔业转型升级。加大海洋观光区的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连接多个观光区的海上蓝色公路。加大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一大批游艇码头、游客中心、体验中心、海鲜市场,并交由当地渔会经营管理。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培训、推广三方面相互结合的渔业科教体系;坚持对渔业进行中长期规划,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养殖专用区渔业科技研究、渔业品牌建设和渔业专用区规划及建设,奖励从业者从事发展高科技、高效率渔业,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台湾有强大的渔业协会,承担着渔业辅导管理、渔事技术培训、渔村青少年培育、家政改进推广、渔航安全设施维护、渔业资金融通、渔船渔民海难救助、渔民生活改善、渔业保险等职能。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台湾休闲渔业蓬勃永续发展。

三、台湾休闲渔业的启示与建议

台湾休闲渔业发展促进了渔业升级转型。推进了渔业由传统的一产捕捞和养殖向二产加工、三产休闲服务转型;促进了渔民就业增收,提供渔民兼业休闲产业的机会,增加了传统渔民的经济收益;促进了渔业资源修复,减少近海捕捞压力,逐渐恢复渔业资源,推动了传统养殖场生态化休闲化改造;促进了渔文化保护,许多传统的渔港、渔村、渔业习俗、渔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促进了渔业功能拓展,为民众提供了休闲、旅游、度假等多样化选择,增强民众对海洋、渔业的认识,培养民众爱护海洋和保护水域生态的环保意识。大陆与台湾两岸同宗,文化同源,未来同命,深化交流势不可逆,台湾休闲渔业发展经验对大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强化政策扶持,保障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把休闲渔业发展作为渔业转型升级,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政策支持。一是要加强对休闲渔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深入开展休闲渔业品牌培育、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管理规范等方面的质量提升活动。二是要加大对休闲渔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把休闲渔业发展纳入渔业油价补贴统筹资金支持范围,纳入休闲观光农业、智慧农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国家重大项目规划范畴予以支持。三是要加大政策衔接力度,争取休闲渔业经营户、合作社减免营业税政策,休闲渔业场所销售自产的初级农产品及初级加工品享受免税政策,休闲渔业用水用电享受农业用水用电收费政策。

(二)培育特色优势,丰富休闲渔业文化内涵

结合各地资源禀赋,聘请专业机构做好基地休闲渔业发展规划,明确基地的发展类型、建设重点、营销卖点和中远期建设安排,培育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休闲渔业品牌。注重挖掘传统水乡渔村民俗文化,加强渔文化遗址保护开发,讲好那山那水那人那事那渔,让游客品味乡愁美丽、感受古朴情怀。拓展“养、捕、赏、食、售、游、娱”等渔产业功能,挖掘“文、商、养、学、闲、情、奇”等渔文化元素,开发水上观光、休闲垂钓、渔事体验、赏鱼戏鱼、休闲美食、旅游度假、养生养老、运动健身、科普教育等项目和产品,让游客享受青山绿水带来的视觉愉悦,领略渔耕文明带来的心旷神怡,普及现代渔业发展的科学知识。

(三)规范管理制度,提升休闲渔业服务水平

坚持以优质服务和管理吸引人、留住人、打动人,不断提升休闲渔业基地的服务质量。加快制定休闲渔业管理办法,强化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卫生、休闲渔船管理、观赏鱼引进、节庆赛事安全风险评估等制度,使休闲渔业发展有法可依、管理有章可循。加强公共水域垂钓活动的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公共水域垂钓管理制度。加强对休闲渔业经营环境、接待设施、接待服务的规范化管理,按照国家乡村旅游标准,建立住宿、餐馆、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常态化、专业化的培训和辅导机制。加强市场监管,设立举报投诉机制,对于不明码标价、强迫消费、虚假广告、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从严整治,引导休闲渔业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