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Wanzefeng

【碧海丹心】李少菁教授:海洋学科经典教材的编写者,88岁高龄依然奋战在育人一线
时间:2019-07-30

在厦大海洋科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将自己的人生底色绘以深蓝

刻苦钻研,勇于开拓

用青春与智慧书写了

探索海洋的壮丽诗篇

 

不论是大洋之底

还是科学之巅

都布满他们的足迹

 

他们是灯塔

拨开迷雾

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他们是先驱

劈波斩浪

为后辈人打开了海洋新世界

指引着科学的巨轮驶向深蓝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和海洋生物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知名学者,是海洋学科经典教材的编写者,是八十八岁高龄依然奋战在育人一线的博士生导师。他就是厦门大学海洋学系原系主任、海洋生物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福建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及农业科学家李少菁老师。



时光流转,在李老师的面庞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是以海兴国的鸿鹄之志不曾动摇,扎根海洋的科研热忱依旧闪耀。从体长不到3mm的桡足类,到东南海疆的海洋研究重镇,再到碧蓝深邃的大洋,李老师的峥嵘岁月始终和海洋生物、和厦门大学、和新中国的海洋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

 

 

知行合一,躬身实践

 

那是一个“望洋兴叹”的年代。李少菁刚入大学时,厦门大学的科研条件还十分简陋,一条小舢板是仅有的出海工具。读研期间,他被抽调参加全国海洋普查,起初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的,上船后才知道队友大都没有接触过海洋。于是,他沉下心来一边自学、教大家分类和调查,一边参与编写浮游生物资料。实践出真知,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尤其如此。李少菁说,“海洋的很多现象都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不出海,不观测,就不存在掌握海洋科学规律的可能”。研究海洋的第一步是认识海洋,靠什么?靠海洋调查,靠海洋观测!因此,担任系主任期间,他积极依托兄弟单位的优势力量,为学生提供出海机会。

 

“我研究的是浮游生物学,应当在个体生物学方面做出一些成绩,所以结合生产做了一些实际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李少菁开始了他的产研结合之路。他陆续开展了青蟹生殖生物学、幼体实验生态以及人工育苗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1986年人工育苗初获成功,1993和1994年转入青蟹中尺度生产性育苗,1996年,“锯缘青蟹生殖生物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承担福建省“青蟹多季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的试验与推广”任务,1998-2002年在青蟹受精生物学及其营养代谢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他的研究先后作为国家863和973项目立项,为青蟹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从一条小舢板到3000吨级“嘉庚”号科考船,从简陋的空间到窗明几净的标准化实验室。科研条件在不断改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研理念却从未改变。

 

笔耕不辍,著书立作

 

先后在福建海洋研究所、华东海洋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的李少菁,始终关注母校的发展。1972年,他回到厦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主讲浮游生物学课程。以恩师郑重教授的教材及课程为基础,他在备课授课的同时,不断完善教材。水到渠成,1984年应海洋出版社约稿,他与郑重、许振祖合编了《海洋浮游生物学》一书。该书至今仍是高校相关专业的首选教材,堪称经典,获评“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89年,英文版的《Marine Planktology》在国外发行,1992、1996年繁体字版两次在台湾出版。海洋人熟知的还有他参与编撰的《海洋科学导论》,同样作为基本教材沿用至今,获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青蟹研究廿余载,李少菁硕果累累。他把国内外刊发的150多篇论文中的128篇汇编成了《锯缘青蟹生物学和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一书,还编撰出版了专著《锯缘青蟹的生长生育季节调控机制》。他长期从事的“海洋浮游桡足类生物学”和“海洋桡足类滞育生物学”研究被评为“省部级科技进步和海洋创新成果奖”。参与编写的浮游动物小丛书《海洋桡足类生物学》、《海洋磷虾类生物学》也成为海洋浮游生物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他是教书育人的典范,更是科研工作者的楷模。教师的责任感和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感驱动着他笔耕不辍,400多篇学术论文、9部教科书和专著是对他的教学和科研岁月的交代,更是他向海洋强国的深情献礼。

 

 

清渠活水,教学相长

 

于学科发展而言,青年教师和莘莘学子是不断注入的“活水”。于学者而言,这股“活水”便是新知识。作为第四批国务院博导,退休后的李少菁坚持培养了29名博士和10名博士后,每周的学术沙龙总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提出来的有些问题我不懂,但我会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和学生要做到平等互通、教学相长,不要让自己高高在上”。为了了解分子生物学在海洋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他还特地向年轻教师请教“DNA的条形码是怎么回事”。2014年,李少菁被厦门大学授予“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细致入微而又包容开放是李少菁一以贯之的科研态度。某次答辩,有专家对他的研究生做的桡足类的卵的生物性研究提出了怀疑。“他问我说,这个卵的不同形态,你看到没有?我说有。他说那好,我相信你”。有底气为学生证实,源于他全程跟进了学生的实验,一字一句审查了论文。

 

以真理为师,以时代潮流为师,以学生为师。耄耋之年的李少菁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立于学术发展之潮头,探碧海蓝天之风华。

 

跨越七十载悠悠岁月,李少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他对海洋科学研究的执着坚守,对教书育人的满怀热忱,助力并见证了新中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蒸蒸日上。新一代海洋人定会接过前辈亲手交递的“船桨”,纵横万里海疆,勇闯深海大洋,一路劈波斩浪,向海图强!